10月16日,太湖讲坛第71讲在太湖县图书馆举行。本次讲座主题为《徽剧与太湖曲子戏:安徽戏曲在京剧形成之前的融合》,主讲嘉宾为徽剧艺术家、安徽省“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徽班》主编李泰山老师。本次讲座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讲座由太湖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太湖县图书馆、文化馆承办,太湖县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县图书馆读者、县内戏曲文化爱好者、戏迷票友等共计一百余人认真听取讲座。
太湖县是戏曲之乡,太湖曲子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记载,唐宋时期,太湖县开始流行“俳优假面之戏”,百姓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喜庆中,大都安排有戏曲节目。四百年前,在外来移民的推动下,曲子戏就开始在太湖县土地上初步形成并传唱。大约两百多年前,清代嘉庆年间,丙辰元年状元赵文楷回乡,地方官就曾在小池驿请赵文楷观看太湖曲子戏《黄金印》,为状元郎接风洗尘。在清代乾隆、嘉庆道光直到同治光绪年间,有很多太湖人在京城徽班中以唱戏为生,其中包括“京剧鼻祖”程长庚的师傅米应先(又称米喜子)、叶中定(叶春善的父亲、享内庭供奉,著名的架子花脸)、叶中兴(叶春善的叔叔,著名的旦角演员,曾与谭鑫培搭戏)。据程演生《皖优谱》记载,同一时期,还有陈荣官、黄聊贵、稽永林、宋全宝等多名旦角均是太湖人。太湖人在清代徽班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主讲人李泰山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重点分享了徽班的历史贡献、现代徽剧的形成与发展和徽剧唱腔的特点。播放了包括他自己在内演绎的《贵妃醉酒》(罗丽萍唱青阳腔)、《百花赠剑》(李青唱吹腔)、《醉卧长安》(李龙斌唱吹腔)、《水淹七军》(章其祥唱拨子)、《告御状》(曹尚礼唱拨子)、《罗成叫关》(李泰山唱拨子)、《龙虎斗》(曹尚礼唱二黄)、《贵妃醉酒》(汉调徽剧京剧三唱)等八段唱腔,现场听众掌声不断。他指出,徽剧的四大声腔(青阳腔、吹腔、拨子、二黄)大部分起源于安庆地区,在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现代徽剧事业得以奠基,进一步推动了徽剧在安徽的发展。太湖县是徽班故乡,应该更重视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发掘,打造好“戏曲之乡”的金名片。
李泰山老师与太湖县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青年演员合影
太湖曲子戏省级非遗传承人田书民应邀上台演示了太湖曲子戏《降曹》、《忍字心头一把刀》等经典唱段,太湖县黄梅戏演艺有限公司宋鉴上台演唱了新创黄梅戏《伊犁月》唱段。研究表明,太湖曲子戏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唱腔体系,如起板、数板、流水等,这些元素在进京徽班的演出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太湖曲子戏的围鼓坐唱和走唱,也为京剧的表演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清代,太湖曲子戏与徽调、汉调、秦腔、昆曲等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京剧的艺术内涵,也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特点。赵朴初先生在徽班进京二百年时,撰写对联纪念:
始吹弹而终播徽音 南国雅和声 倾倒古今千万众
合群芳以演成新种 北京陶铸地 变化鲲鹏二百年
这幅对联不仅纪念了徽班进京的历史时刻,也隐喻了徽班精神、徽剧文化在京城的传播与影响。
本次讲座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是对中国传统徽剧和太湖曲子戏等古老剧种的尊重,也是对徽剧、曲子戏、京剧以及黄梅戏等戏曲艺术发展的致敬。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版权所有:安徽科技新闻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Copyright © www.ahkj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34120220005 | 备案号:皖ICP备2022014116号-1 |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51号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举报邮箱:282894585@qq.com、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248号交通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