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科技报旗下新闻网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 安徽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教育

    10所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卓越工程师该如何培养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葛婷 发布:2022-11-15 09:11:50 0

    10所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打造自主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样板间”

    人才兴则民族兴,人才强则国家强。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已被列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近日,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所985知名高校进入了“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单位名单。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从培养卓越工程师到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情况如何?卓越工程师该如何培养?科技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我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历经十余年,经历了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再到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三个发展阶段。”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远新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动服务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于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教育部出台了多项专门的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和高校也积极行动,组织并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0,形成了持续建设的体制机制。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2017年教育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三部门联合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今年9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瞄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深化新工科建设,及时增设了碳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本科专业71个,在集成电路、储能等领域布局建设了1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会同行业部门布局建设了50所现代产业学院、33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28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11所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等专业特色学院;累计支持1100多所高校和800多个企业实施产教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两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工程技术人才,涌现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才,支撑了第一制造大国的建设发展。

    改变“教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高校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着力点。此次教育部将10所985高校作为首批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主要依托这些高校优势学科专业,实施特色人才培养专项,使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建立教学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等。

    以中西部地区首个卓越工程师学院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为例,“该学院的定位为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试验田’。”重庆大学常务副校

    长、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刘汉龙表示,学院主要聚焦“智能化+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方向,突破传统学院学科边界,以解决产业共性技术和需求创新问题为导向,努力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重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培养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急需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

    在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更像是一场学术研讨会。学生以项目制组成团队,创新试验的成果在该学院实验室里随处可见。

    “我们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希望改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刘汉龙介绍,学院采用项目驱动模式,主要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制造与产品创新三大方向,设置系列技术类课程和项目制课程,搭建系列共性技术实验室和应用实验室,按照实验室管理模式开展教学与研究活动。学生培养过程采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课程将由重庆大学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讲授,企业导师进驻课堂。工程硕士、工程博士要在企业科研实践累计达到1年和2年,这让学生毕业后立即就能着手企业的研究项目。

    急国家所急培育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则重点瞄准“储能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双碳”“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商用大飞机”等领域培养专项人才。今年秋季学期首批252名研究生已进入该学院学习。

    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最后一公里”

    如何培养出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如何打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最后一公里”?

    刘汉龙表示,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生态,是我国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卓越工程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稀缺资源。培养卓越工程师就是要使工程教育的办学方式实现从学科专业单一性和独立性向学科大类交叉、校企深度融合模式的根本转变;使培养目标实现从重视理论传授向重视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转变;使评价标准实现从唯论文唯奖项等向考察实际创新贡献为主的根本转变。

    此外,还要支持建设新型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有助于加强政府和市场对教育的协同赋能,填补现代产业学院与未来技术学院之间的空白地带。同时,卓越工程师学院通过项目制教学和扎实的工程实践,培养学生产品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探索解决国家和产业对关键重大技术的创新需求。

    2020年重庆大学和重庆两江新区合作开展新工科教育实验,在国内率先创建“学科交叉,项目驱动”重庆大学明月科创实验班,打通产业和学校的边界,成效明显,此次成立的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就在此基础上深化合作而来。

    在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上,多名院士专家也共同指出促进校企联合,深化产教融合,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核心与关键。

    “卓越工程师培养要将授课方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现场教学转变,把课堂和实验室开设在工程一线。”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表示,要在工程一线不断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向锦武认为,高校目前对航空领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复合型跨学科创新人才紧缺,还需建立以实际工程需求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18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联合发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北京宣言》中,也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要始终致力协同联动,充分调动校企积极性,联合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实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址举报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感谢各位监督反馈。
    • 举报网址:https://www.ahkjxww.com/kejijiaoyu/2408.html
    • 广告 重复、旧闻 格式问题 低俗 标题夸张 与事实不符 疑似抄袭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