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科技报旗下新闻网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
  • 安徽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让聚变的阳光洒满世界

    来源:安徽科技报 责编:王雨若 发布:2023-05-26 17:05:01 0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西郊科学岛,主要从事磁约束核聚变及相关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中国最重要的核聚变研究基地之一,是世界实验室在中国设立的核聚变研究中心,也是国际受控热核聚变计划(ITER)中国工作组最重要的单位之一。

    等离子体所拥有全世界第一台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中文名:东方超环),在磁约束核聚变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国家科研重要奖项。等离子体所在不断创造核聚变科研优异成果的同时,高度重视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科普工作,做到科创与科普两翼齐飞,切实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因科普工作突出,近年来等离子体所荣获“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成员单位”等称号。

    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集结科普队伍 汇聚专业人才力量

    今年4月12日21时,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新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那么,什么是“人造太阳”?为什么要研究“人造太阳”?如何实现可控核聚变?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科学界的一个热门名词相关,那就是等离子体。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于聚变科学的科普需求,等离子体所组织部分科研人员向社会持续开展科普宣传工作。自1997年起,等离子体所就着手组织一线科研人员成立科普小组,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在国内率先组织科学开放日,集中对公众开放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实验室,引导社会公众走进科研一线。2018年,等离子体所遵循“让科学的阳光洒满世界”的科普理念,将科普小组正式命名为“阳光科学社”,成员也由最初的1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近50人,主要由在读研究生和一线科研人员组成,专业涵盖超导、电源、真空、低温、等离子体、材料学等。

    等离子体所以阳光科学社为活动主体,通过专题科普讲座、科普互动实验、科普作品创作、特色科普活动等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为传播绿色核能理念、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做出积极贡献。团队多次受到中科院、科技部、安徽省、合肥市政府表彰,荣获省直团工委优秀青年服务团体奖、合肥市工业游先进工作单位奖、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团队创始人、现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程艳被评为“中科院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成员张素贞被评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先进个人。

    院士领衔做科普 让科普与育人同频共振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怎样让大众了解科学、运用科学、具有科学精神?这都离不开科普工作。院士做科普是等离子体所的一大科普特色,在所的万元熙、李建刚、万宝年三大院士,经常出席科普活动、开展科普宣讲。万元熙院士应安徽省科协邀请,参加2019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主场活动并作“人造太阳—科学原理和重大进展”科普报告。万宝年院士主编科普图书《人造太阳》,以通俗的语言向大众普及核聚变知识。李建刚院士热衷与学子们交流,每年会专门挤出时间到校园现场给孩子们做科普报告,为孩子们解疑答惑。

    万元熙院士为全国青少年科学营队员科普“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

    为让更多人了解聚变科学知识,等离子体所构建“走进来、带出去”科普模式,走进来是指全年面向社会科普开放,自行组织邀请群体来访,例如公众科学日、科学家讲坛、培养科学小明星、走进大科学装置等,同时也接受社会参观预约 ,平均年接待超5000批次约30000人次。带出去是指组织科普进校园、进社区,参加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如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中科院科普志愿行、公益行等活动。每年组织“科普进校园”“科学家讲坛”“科普沙龙”等主题科普活动50余场,线下科普服务人群超过5000人次,线上科普服务人群超10万人次。其中“科普进校园”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了触摸科学、爱上科学的窗口,自该活动开展以来,聚变科普团队深入学校上百所,足迹遍及四川、新疆、贵州、甘肃、湖南等地,直接受益学生超万人。

    等离子体所博士伍兴权说:“我从事科研工作就是受中学时与一位研究员接触的影响,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我也想通过科普的方式影响更多的青少年,激发他们的科学志向”。鄢容博士表示:“科普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工作让我具备了科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科普工作使得我的科研成果能够以更直观易懂的方式向社会呈现。”  

    科技资源转化 打通“科研—科普”链条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打通“科研—科普”链条、实现创新发展“两翼”齐飞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等离子体所坚持将科研设施设备、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等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设施、科普产品、科普人才等科普资源,以提升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度,让科技走进大众生活。

    通过对丰富的科普资源进行梳理,等离子体所形成了五大板块的科普资源库,涵盖科普课程、图书、视频、展板、手册等核心IP元素。在课程研发中,等离子体所团队坚持把“科技、科学家精神、人文”主题进行串联,以“教育活动+图文”等形式探索优质科普资源的课程研发,通过图文及视频的形式呈现,以科普的语言表达,将复杂的科学知识通俗化、科普化,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等离子体所二十余年的科普工作,让数百万的普通大众知道合肥的科学岛有一个“人造太阳”,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聚变、了解聚变,从事聚变领域相关工作。未来,等离子体所将通过打造聚变科普体系、融入合肥科普联盟、创新运用新媒体平台技术、开发经典科普图文、短视频等方式,继续为全国科普教育事业输送新动力,助力聚变的阳光洒满世界。(全媒体记者 韩如意)

    科普中国图标.png

    手机扫一扫也能查看

    网站首页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网址举报
    本站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1-6281 2878,感谢各位监督反馈。
    • 举报网址:https://www.ahkjxww.com/qgkpjyjd/10898.html
    • 广告 重复、旧闻 格式问题 低俗 标题夸张 与事实不符 疑似抄袭 其它